黑龙江省中青年党外干部培训班于6月15日赴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为期20天的培训教学。我校参照黑龙江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根据教学培训计划,按照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一主三分”的教学整体布局设计课程。采取专家讲座、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实地调研陕西省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深刻感悟陕西省厚重的人文历史与红色文化,开拓思维视野,提升能力本领。学员们来到了西安,经过简短的休整,投入了紧张而充实的学习。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教学第一课,一堂堂精彩的专题讲座,让学员们更加深刻感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深刻理解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来自哈尔滨市商务局对俄贸易处的曹兰霞表示,“通过学习使我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帮助我们了解到怎样才算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实现科技自强的根本难点在哪里以及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
新时代,民主党派要有新的作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使命,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培训班聚焦新时代党外干部应具备的履职能力和综合素养,安排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经验与启示》《多党合作制度与民主党派的政治责任》《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暨民主党派“五种能力”提升问题探讨》等专题讲座,让学员们加深了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统战理论政策的认识,深刻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历史定位,牢记政治责任,恪守政治担当,满怀激情地投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自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的崔莹表示,党外干部要勤学笃行,发挥自身优势,在新时代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中尽职尽责。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的红色文化资源、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资源。此次异地培训也是一次文化之旅。在西安博物院,学员们仔细观看精彩纷呈的文物展品,感受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见证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西安博物院展馆从周秦文明、汉唐风采、府城华章三个单元以及丝绸之路、蓝衣少年说两个脉络,依托数千件历史文物,把跨越数千年时间轴线的十三朝古都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激发了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 来自哈尔滨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的齐婧文说。
学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跟随讲解员激情澎湃的讲解,学员们在展馆中通过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文物资料,共同回顾了老一辈交大人“背起行囊出发,支援祖国大西北”的波澜壮阔的西迁历史,心中不禁泛起浓浓的敬仰之情,为西迁前辈的“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精神所震撼。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深刻体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核心价值观内涵。来自绥化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任宝明感慨道,“这次陕西研学是一次精神之旅,通过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熏陶,心灵得到了净化,信仰得到了强化,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在黑龙江省中青年党外干部培训班赴西安交通大学异地教学中,延安现场教学作为重点内容被列入到教学计划中。6月23日至25日,全体学员沿着革命先烈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了探寻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感悟思想伟力的学习之旅。
求索革命胜利真经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延安之行第一站,学员们登上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宝塔山,瞻仰了已有千余年历史的延安宝塔。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进驻延安,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从此,这座古塔也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航标灯。在巍峨挺拔的宝塔山上,俯瞰延安圣地的沧桑巨变,培训班班长、来自省统计局的冯瑞激动地感慨道,“站在世人仰慕的宝塔下,重温起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延安时期革命奋斗历程,内心会不由自主地激发出‘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豪情”。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学员们参观了《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大型专题展览。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大礼堂外的广场边,学员们聆听了《中共七大的历史功绩及其现实启示》的现场授课。大家通过聆听讲解、查看图片和实物,全面系统地学习和亲身感受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领导全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

来自鹤岗市科技局的尹波、大庆市第四医院的苏凤荣、省科技厅的李福来、齐齐哈尔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的崔晓杰和牡丹江市交通局的孙祖海等学员纷纷表示,中共中央在陕北十三年的历史经验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核心指导地位,形成了稳定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达成了全党空前团结和统一,中国革命事业才从低潮走向高潮,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传承延安时期的宝贵经验,始终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
树牢人民至上理念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枣园革命旧址《为人民服务》讲话广场的图片中,学员们仿佛又聆听到毛泽东主席浓浓湘音,深刻感悟到党“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永恒情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入党章,坚持“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

在习近平总书记下乡地——梁家河村,学员们通过《学习梁家河大学问 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现场教学和参观知青旧居、村史馆、铁业社,详细了解了习近平同志当知青的七年里,如何从“城里娃”变成“村里娃”、从“小知青”成为“带头人”的思想转变,近距离感受到习近平同志组织村民修道路、造淤地坝、办铁业社、打大口井、发展沼气,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点点滴滴。就像总书记2015年回梁家河看望乡亲时说的,“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来自齐齐哈尔市民政局的李翠红、哈尔滨市宾县县政府的曹庆丰、延寿县县政府的李百超、宁安市市政府的李丹、牡丹江市东安区区政府的刘万年和同江市市政府的刘莹等学员一致认为,来到延安开展现场学习,从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在延安的革命经历和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岁月的成长经历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质朴真理。大家纷纷表示,坚持用延安精神强化为民服务宗旨、叩问为民服务初心,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本职工作重要内容,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实际行动增强龙江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砥砺艰苦奋斗作风 提振精神奋进新征程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的窑洞里,学员们聆听了《毛泽东与毛岸英感天动地父子情》现场教学,毛泽东主席艰苦朴素、不搞特殊的子女教育观和崇高的家风家教让许多学员感动落泪。在中央军委与八路军总部旧址,大家体验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异常简陋的司令部里怎样通过一道道电波、一封封信函、一份份文件指挥部署敌后根据地军民抗战。在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学员们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的旧居。简陋的窑洞、破旧的家具,无不诉说着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让学员们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忠诚。
延安时期,外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内有国民党顽固派军事挑衅、经济封锁,中国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创了革命事业的新天地。在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大家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从南泥湾大生产的图片里,大家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坚韧斗志。正如毛泽东主席1949年10月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的复电中说的,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

来自民进省委会参政议政部的张敬东、民进伊春市委会的李蓝玲,农工党佳木斯市委会的梁丽君、农工党哈尔滨市委会的李世杰,九三学社哈尔滨市委会的付振国、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的魏颖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李晨曦等学员在现场教学后的学习交流中一致认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作为党外干部,我们要以党为师,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用延安精神激发斗志、锤炼作风,始终保持充足干劲、充沛热情和拼命精神,紧密围绕新时代龙江全面振兴的发展目标贡献党外干部的聪明才智和全部力量。

7月1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久久回荡在全省中青年党外干部培训班的早课教室,伴随着充满激情的旋律,学员们用饱满深情的感情,用歌声向建党103周年献礼。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使中青年党外干部“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深情在心中流淌。
体验式课堂,沉浸实训现场,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赋能
《年轻干部政治能力建设、红心向党,奋发自强、读原著 学原文 悟原理——“拼”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一课,两位老师的课堂以体验式教学为特色,一方面设置互动猜红歌环节,通过包括《领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乌苏里船歌》在内的十首红歌,学员们在动态教学中感受红色力量,升华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另一方面,提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拉“书单”、“拼”著作,引领学员们对自身理论学习查缺补漏。《新闻发言的策略技巧与实训》则带领学员们走进具有实践意义的行动模拟课堂。四个小时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在理解定义、内涵的基础上,“真枪实弹”模拟新闻发布会现场。齐齐哈尔市教育局潘赢课后抒发了自己的感触:“这节课的模式非常新颖,从理论上教会我们如何分析舆论,如何把握舆论趋势和特点,如何正确有效地应对舆论,如何完成一场新闻发布会。模拟的新闻发布会内容充实,同学们参与感极强,在过程中运用老师教授的方法。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受益匪浅。”

驻足历史纪念馆,观摩秦创原+创新港,回望历史打开思想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本次培训班的教学设计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和西安事变纪念馆现场教学活动,学员们以这两处红色地标为记忆桥梁,再次走进中国革命的艰辛历史,从革命先辈优良传统和崇高精神中汲取养分。哈尔滨市人大王佳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驻足良久,动容于烽火岁月中成千上万通过“八办”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抗日志士,以及那些跟白求恩一样心怀人道主义奔赴战场的国际友人。走过西安事变纪念馆中陈列的一件件文物展柜,哈尔滨市第四医院何英动情地表示,我们在书本中多次读过西安事变,但这一次站在纪念馆,能够真切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头脑中记忆的文字“活”了起来,更深刻地理解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培训班还为学员们安排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观摩课程。学员们先来到“科技第一站”——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进行参观。在专业讲解人员的引领下,学员们系统地学习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体框架、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了解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的十大服务内容,认识包括自动驾驶、生物医药技术、语音交互在内的多方面科技成果。鸡西市人大林中玉认为,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后,还运营了线上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扩展企业服务维度,实现了总窗口服务的全覆盖,非常值得我们龙江深入研究借鉴。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是学员们的“科技第二站”。创新港由平台区、学院区及孵化区构成,定位为国家使命担当、全球科教高地、服务陕西引擎、创新驱动平台、智慧学镇示范。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学员们对创新港的“科技范儿”有了一定了解。作为科研队伍的一份子,黑龙江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隋晓楠在观摩中颇有感触,他表示创新港的内核很“硬核”,创新港致力于打破科技创新壁垒,增强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实力。打通从实验室的“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非常重要,这应该是我们科研人的共鸣和动力。